福然德之星

您所在的位置: 企业文化 文化生活

人物观点-百营钢铁集团运营总监张海兵

2015-03-18

blob.png

                          《乔家大院读后感

                     ――海亮了

平日工作冗繁之事甚多,暂且不表,话说时间都是自己从海绵里边挤出来的,马尾之时,终有闲暇,给自己立了个要求,羊年之初开始每月细品一本能让自己畅快淋漓的书。某日偷得浮生半日闲,偶与小儿一起到图书馆看书,喜借一本《乔家大院》也算是不虚此行。应公司之邀略表心中之杂感以表心意。

乔家大院作者朱秀海,大名不甚熟悉,但改编的电视剧早些年略有看过几集,印象已淡。但自展开书本看第一章起,竟有茶饭不思,不舍放下之意,直至看完,内心虽有唏嘘,但也有澎湃之时。

从一至四十章节,综观全局,这本书描述了中国晚清时期士农工商不同阶层对中国未来的探索。有志之士力主对抗内乱及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有志之商,力求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时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大富足;而部分农工群体却不得不走向暴力抵抗晚清王朝的暴政,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乱世中,各个阶层都有不同的探索,而这些探索都是符合他们身份、地位及思想的。
  从稍小的格局上来说,这本书描述了晋商在清末的鼎盛和衰败,有生意场上的合作和竞争,有面对朝廷的无力和恐惧;也描述了晋商群体中义利信的价值观和忧国忧民的远大胸怀。
  从再小的格局上来说,这本书描述了晋商代表乔家在乔致庸当家的这段时间中经历的起起伏伏,酸甜苦辣。让人领略到乔致庸胸怀天下的志向和脚踏实地的作风,重情重义的为人和赏罚分明的做事。在佩服的同时还有敬重,可是即使这么优秀的人,也还是无力改变历史的走向,改变不了大清的没落,甚至有时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
  有很多东西让我印象深刻,文中不同的人物性格,做人做事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一些人的影子。文中乔致庸对乔家生意的管理,从不懂到懂,到通过自己的生意来实现内心的梦想,他对自己终极梦想是如此执着,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做人做事的方式更让我看到了很多现代企业家的风范:
1.乔致庸改章程。乔致庸改了老店的章程,除了保留原来的不许赌博、不许嫖妓、不许捧戏子、不许吸毒,违者出号等条款外,还增加了伙计按工作年限和具体表现入东家股份、增加了分号的经营自主权、增加了工龄满四十年者由店铺分红供养等。从现代管理的眼光看,这几条不但涉及了员工福利、激励制度外,更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意识,因为不赌不嫖不吸毒不捧戏子都是怕有伙计欲壑难填,最后把手伸到生意上来,这是防范于未然。可是还有更重要的是这简单的几条不但有极强的操作性,而且体现出了老店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要做好事,先做好人,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必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我想,现在我们学习内部控制制度,讲究控制环境,而提到控制环境只能从组织结构、管理层的管理风格、人力资源管理这些方面去考虑时,就会觉得控制环境虚虚实实,其实企业的控制环境绝对不会有虚有实的,它的组织结构、管理者风格、人力资源管理一定会按照企业固有的价值观去发展,所以真正地控制环境其实应该良好、统一的表达出它的价值观,不应存在彼此矛盾或者不一致的地方,这样只能说这个企业本身就是纠结的、矛盾的或者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
  在小说中,乔致庸身边的马荀提出过将各个号子的银子集中起来,统筹经营物资的淡旺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具体方法是将各号的银子以借的形式集中起来,计算利息,到期归还。这是现代集团企业管理的现金池业务。我没有具体研究小说是参考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是历史上真的已经存在这种资金运营模式,不过我还是很感慨。感慨有这么多聪明人,感慨有这么多聪明的中国人,也感慨为什么现在这样的人好像并不多了。我信赖品牌,甚至更信赖洋品牌,可是看过一些书后,我发现中国人很优秀、很棒,可是为什么现在却没有这么优秀的中国人制造出中国品牌,让中国人信服的买踏实的用。
2.关于孙茂才断定乔致庸汇通天下必然招致祸端的分析。孙茂才的理由是鱼必须在水里,而国之利器不得示人。刚看时我不明就里,看到后来就明白了。孙茂才的意思是,你是个商人,谋利即可,可是你要汇通天下,又做了官银的买卖,就好像将国家的命脉掐在自己手里,即使你自己踏实本分也难免别人胡乱猜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开始经营官银是两厢方便互相合作,可是一旦翻脸就是官是官、民是民,这也是伴君如伴虎。
  预言实现的太早。没等到汇通天下,乔家掌握大清的金融命脉之时,乔致庸就落难了。因为他露富了,他让慈禧知道他运营官银挺挣钱,挣了多少慈禧不知道,于是就猜出了泼天大的数,她想也想不清的数,找了个机会就让乔致庸家里花钱买他的命。这也是为什么邱掌柜也预言乔致庸要出事,可是理由却是枪打出头鸟。
3.关于邱掌柜的心胸和见识。总有那么些人,虽然自己不会推陈出新,却能先别人一步意识到新的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追随。这样的人虽然不是圣人,却是普通人努力的方向。
4.关于乔致庸的识人之明和用人之贤。用了马荀、高瑞、铁信石和刘黑七,还有孙茂才。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乔致庸不因出身、年龄、性格等外在条件去衡量一个人,难得。更难得的是他心里人生而平等的意识。题外话,对于孙茂才的变化,我觉得太突然,中间没看出一点端倪。他对曹氏动心是人之常情,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觊觎乔家的产业一定也没看出来。 这样的人如果放在现代生活中,也未免太多内心凶狠,城府太深,有时让企业落在其圈套之中,这让我想到的很早的一个理念,就是才德面前,你会选择什么呢?所谓德才兼备乃人中精品。个人认为,那孙茂才算得危险品,精品乃乔致庸是也。
5.关于玉菡和雪瑛两个女人。是佛还是谁说的,贪、嗔、痴是人做错事的本源。这两个女人就是痴,两个女人都没有幸福的婚姻生活,一个总是心里有事儿,一个几近变态。对这两个女人我无话可说,因为太痴,所以放不下。虽然我无话可说,可我依然觉得愤怒,不是乔致庸毁了她俩,是她们自己。 那玉菡也算是乔致庸的绝对粉丝,百般理解并帮助自己的男人,让一个从开始不喜欢自己的男人,不断由敬佩自己变为爱自己。雪瑛就没那聪明,一直将自己放在悲的角色,将自己的爱变成了彻底的恨,在文中,这俩人的情线虽不是主线,但英雄背后总有那么多的爱恨情愁,让这本小说变得更加丰满。
6.关于明珠和翠儿两个丫鬟。我觉得她俩最后都幸福了。一个是因为敢于放弃,一个是因为敢于争取。但最重要的是她们有明亮的心和眼睛,懂得分辨放弃和争取差别。

最后我还想说说乔二爷的嫂子,这个在晚清时期能够如此精明的女人,放在现在就是个女强人、女企业家。做事果断,思路清晰,让乔二爷走了商道,也让乔家走向了成功。在乔家面临灾难的时候,奉献了自己但又保留了乔家了名节,有大丈夫的大义凛然。

有时历史看多了,让人觉得沮丧;可有时即使你觉得沮丧,却还是热血沸腾。联想到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对中国商界和政界规律的总结,可见乔致庸的命运并不突然。 现今万达当家人对世人说: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这是王健林的名言,他认为万达获得超越发展,是因为它能做国企不会干、民企干不了的事情。如果你看了这本书,再细品王健林的话,你一定就明白乔致庸的为何有那很多苦难了,但你会从心底更佩服乔致庸。

这本书让我这个对人文历史一向不感兴趣的人,突然有种很想去看看乔家大院的冲动,看看乔致庸最后所有财产造就的大院是什么样的。如能偶得知己,茶余饭后畅谈此书感受,也算一大快事。

                     2015312日植树节晚杂感

blob.png